目录
课题·调查
基于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改革——以《普通逻辑学》课程为例代杰;1-3
论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理念的价值互鉴方怡君;4-5
高职院校大学生时代担当精神的培育机制研究龚田波;6-7
高职院校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建设试探贺亮明;8-9
“大思政”格局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张子奇;10-11
语料库辅助下的外军留学生课堂口译研究杜燕航;田文杰;屈轶;12-13
《德语语言学》教学探索与实践黄扬;14-15
新媒体在高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车怡;刘鹏;陶信伟;16-17
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考评体系建设研究——以四川商务职业学院为例于学考;18-19
早期教育“家—园—社区”一体化模式探究苏云晶;20-21
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对策及意义任云丽;王壮壮;22-23
当代高等医学院校生命教育体系构建探究孙加强;24-25
高职院校ESP需求分析——以陕西工院为例张雨曦;26-27
金融数学专业《常微分方程》的教学改革赵利云;薄洪波;28-29
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创新教学初探易潇萍;30-31
民族高校应急机制的创建马旭东;32-33
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策略研究马淇毓;邹青灼;韩伟俊;34-35
中华美育精神融入新疆高职院校班级文化研究刘和存;蔡虹;36-37
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研究张磊;38-39
提升学生党员“后续培养”质量的路径探析陆模兴;40-42
高校应用型俄语人才生态化培养模式的构建刘祥云;43-44
主位推进理论下的大学英语四级翻译研究李利;45+44
高职院校贫困生精准资助体系构建研究顾建华;夏利玲;46-47
英语专业阅读教学中课程思政的认知构建邹春玲;秦清涵;48+47法治·社会
人工智能的民事法律主体地位问题研究吴宇琪;王黎;49-50
民法典应承载宪法对家庭之制度性保障探究胡月玫;51-52
澳大利亚公司法之股权确认规则对我国的启示杨子君;53-55
社会工作发展的理论取向转变及本土化反思蔡莹莹;56-57
规避行政诉讼起诉期限行为的司法认定——基于行政程序重开视角郭总娜;58-61文化·传播
索绪尔与叶尔姆斯列夫语言思想对比——是继承还是背离费乔荣;62-64+61
微博“热门话题”中的网络议程设置研究贾冰心;65-66
意象图式视角的古诗词翻译探究——以《望庐山瀑布》及其英译本为例欧阳晴雯;胡东平;67-69
浅析孟子的天命观——对儒学“德福一致”问题的思考刘珂;70-72
庄子“逍遥”途径探微熊港琴;73-74
《地下铁道》中的语言与科拉的主体构建刘海杰;75-76
试论《四库全书总目》中的文言小说分类问题张旭;77-78
功能对等理论下《隅田川》中日语长句的译法探析殷雅婧;79-80
功能对等理论视角的《汪曾祺小说选》英译探析苏悦;81-82
豪斯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下人物语言英译比较——以余华中篇小说为例张欧荻;高梦瑶;83-84
浅析东北地名流变与构成高路;85-86
清前期宫廷萨满祭祀中的满汉融合许瑞;87-88
《大地》翻译中的文化介入魏海杰;89-90文学·艺术
从叙述策略看《一个人的战争》中的“我”周荣荣;91-92
论苏词中的“孤独感”谭雨晴;93-94
“流变性”文学——德勒兹生成哲学视域中的文学批评刘季陶;95-96
美国的多重面相——严歌苓作品中的美国空间李一凡;李光泽;97-98
再造“酒楼”——《在酒楼上》中的知识分子叙事研究于潇;99-100
顺从还是叛逆?——《失乐园》中夏娃的双重形象分析刘晓青;101-102
时代话语中的现实书写——从《老兵新传》中分析沈浮现实主义的艺术观念吴玥;103-104
重读《狗儿爷涅槃》王幸逸;105-106师资·育人
浅析娱乐性偶像崇拜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韩珍钰;107-109
高效课堂之于初任初中语文教师的困境及对策谢倩倩;110-111
当代大学生消费价值观分析张璟;112-113
大学生微信使用动机与行为研究马添翼;宋昀泽;114-115
强化导师建设 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魏岚;胡萍;116-117
浅析当代大学生生态观现状及培育策略郭晓霞;118-119
家庭对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高超;120-121
高职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若干思考周玲;122-123
团学活动在高校学生德育过程中的实践与探索郝东;124-125
“互联网+”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途径研究刘睿元;126-127
美剧对“00后”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和对策探究黄雯;王莉;128-129
立德树人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路径探究——以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”为例张洁菲;130-131
论教育信息化对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影响石小林;任冰心;132-133
青少年道德发展阶段调查分析张倩;134-135
当代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与对策研究陈夏楠;136-137
大学生在社区服务领域的作用研究米大帅;138-139
探析小学教育发展的着力点——素质教育苏梦雅;140-141
青少年道德发展阶段分析——基于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陈妍;142-143
网络时代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的挑战及对策刘纹希;144-145
当代高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探析童警瑶;146-147
新生心理障碍与健康援助相关方法分析张陈蕊;148-149
大学生团队精神与人格特质的相关性研究王晨冉;150-151
浅谈家庭教育的原则及方法肖莹莹;152-153
新时代背景下护生职业道德素养培养策略刘宏强;154+90教学·管理
语文教学中的文化传承刍议徐凯明;155-157
简析西班牙语教材《发现》及其借鉴意义韦开文;158-160
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高中写作教学的启示刘炎;161-162+160
新形势下独立学院《中级财务会计》课程教学改革徐畅;163-164
景德镇陶瓷文化初探与翻译人才培养研究胡璇;165-166
新时代中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之我见刘天慧;167-168
基础教育中学生评价的实践困局和出路赵凤;郝春东;169-170
民办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现状及应对措施探究戎婷竹;171-172
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“时效性”研究姚文慧;173-174
高职英语课程思政之我见——浅谈人文素养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尹梅;莫建学;175-176
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及改革对策宋伟;乃奕;177-178
民办高校心理危机干预课程教学改革思考褚天娇;179-180
引导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路径探索——以河北北方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为例郭亚玲;宋杨;张勇;181-182
高校学生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陈加伟;183-184
形成性评价在教育学教学中的应用乃奕;宋伟;185-186
问题学生的教育及转化对策——以渭南市某初级中学为例迪珂莹;187-188
青少年道德认知水平及其道德行为研究李晓阳;189-190
大学生生活事件与自杀意念、死亡态度的关系黄香琴;耿浩宇;191-192
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创新发展代凤婵;193-194
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模式创新探究范茜;195+194
健康老龄化目标下的老年人外语学习专用教材开发翁小丹;姜帆;吴怡;196-197
教师在对外汉语听力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谷芳;198+197
高校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优势与弊端分析米丹;199-200教法·论坛
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探究——以Cultural Relics一课为例吴晴;201-203
“联读”式教学:重组教材资源,扩展教材容量王瑛珲;204-205
“教学做合一”思想在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龚迟;206-207
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沈焱;208-209
提高高校思政课实效性的方式探究——以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》课程为例林雨菲;210-211
英语泛读背景化阅读王晨;王宇航;212-213
案例教学法在国际金融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翟茹洁;214-215
探析“易班”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肖楠;宗彩建;216-217
个人差异与外语教学——结合日语教学曲默怡;王瑶;218-219
新高考背景下高职与高中写作课程衔接与设计王密密;220-221
高职技能大赛与物流专业核心课教学的衔接徐萍;222-223
超语——应用语言学下的外语教学新范式陈慧荣;224-225
新工科背景下力学课程体系教学改革探索——以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为例蒋瑜;226-227
基于《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》的词汇学习策略研究彭鹏燕;228-230
浅谈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王翠;231+230
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探究李玉翠;232-233实践·探索
论新时代五四精神的科学内涵与时代价值丁菊英;234+233
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情感认同:现状及对策王辉;235-236
“一带一路”视域中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探析李丰羽;闵雪;237-238
20世纪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三种文化面相申丽娟;239-240
《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》中人的物化状态探究朱文灿;241-242
“中国智慧”研究综述胡海利;李巧梅;白蓉;243-244
创新型国家基本特征及建设路径郭明亮;245-246
消费异化视域中青少年价值观的培育马田田;247-248
选人用人科学化的路径探索李鑫;249-250
员工品牌内化对品牌资产的影响文献综述薛石磊;251-252
贵州黔西南州山地户外运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刘成海;253-254
基于熵权法的公共图书馆绩效影响因素研究陈巧莲;隋文文;255-256+254
现代交际2